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还是在施工中不断创新。以他名字命名的施工班组,在全国建设工地上树起标杆。他,就是全国劳模、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
黝黑的面庞,精瘦的身材,永远不知疲倦地转战于全国铁路、地铁的电务施工现场。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还是在施工中不断创新。以他名字命名的施工班组,在全国建设工地上树起标杆。他,就是全国劳模、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
虽然这些年他拿到了一个又一个荣誉,但他仍然保持着一名普通劳动者的本色。
“我就是个工人”
2010年“五一”节,窦铁成被评为全国劳模。一回到西安,在公司专门为他举行的座谈会上,他就清醒地说,“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掌声落下,礼服应叠起,勋章该珍藏,鲜花要放下。我就是个工人,只有在火热的工地上,我的人生才有价值。”会后,他没在西安待一天,立刻返回北京地铁昌平线工地。
回到工地,窦铁成就像鱼儿归了大海,马上恢复到工作状态,背上工具包,好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忙碌起来不停,总想着把在外参加社会活动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我的价值在工地上”。看看他近些年工作的轨迹,可见一斑。2009年,他在深圳地铁龙岗线进行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工期紧迫,要在半年时间内干十八个变配电所,如此工作量,顶过去两三年工作量之和。
刚开始的时候,业主对他们不放心。可当得知工程由窦铁成亲自领衔,心里便踏实了。开工后的事实更证明了这一点,窦铁成是颗“定心丸”。在上级组织支持下,他在工地上组建了“窦铁成班组”,带着大家战酷暑克难关,创造性地运用“切笋法”管理模式,提高了班组工作效率,加快了工程进度。
2010年7月,西安地铁机电工程400伏供电系统调试、开通在即。在北京地铁工地的他奉命与徒弟孙晓峰赶回西安增援。六个变电所,他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检测、试验,在家门口出色完成了检测、试验任务。
2010年8月,他又前往即将开工的贵州久永铁路工地增援。他与另外两个年轻技术人员一起与地区供电局联系业务,上山爬坡勘测地形,设计电力线路。一个月间,一天走七、八公里,两天得爬一次山。最后,连两个年轻人都有些招架不住了。
问他这样辛苦的理由,他说:“用脚步丈量,才能定出合理的线路布设图,设计科学、省工省时省成本。”
“要带动大家一起进步”
在外人看来,窦铁成这朵“红花”非常耀眼,可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没有叶绿,何来花红,花儿开得再艳,也有凋落的时候,而绿叶经常保持着原来的色泽。”
他多次表示:要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徒弟。我就是要带动大家一起进步,那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2009年,在中铁一局集团公司领导支持下,窦铁成与他的工友们在深圳地铁供电工地上,打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窦铁成班组”的旗帜。
窦铁成和“窦铁成班组”员工,当时面对的是块硬骨头。地铁变电所具有密集、电缆多、纯室内安装,地域狭小,技术新、工艺要求高的特点。他与大家过去在戈壁、山区搞铁路、公路电力工程,从未在都市干过地铁。而此次地铁工期异常紧迫,必须半年完成十八个变配电所施工。在巨大压力面前,他给班组成员鼓气,“有啥难的!只要踏踏实实学习,就没有攻不下的关口!”
他再次当起“工人教授”,用投影仪教大家识图,讲技术要领。更当起“学生”,沉下心与年轻人一起钻研地铁供电知识,项目每次请来业主、厂家等专家,他不耻下问,一个不放过,很快学到了真本领。
在他的带动下,班组成员在多达35次的技术业务培训中憋足了劲,系统学习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要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等相关知识。那段时间,看着大家学习、交流专业知识的氛围浓厚,他笑在脸上说,这才是“窦铁成班组”扎实的基础和力量。
目前,中铁一局集团公司在项目上广泛开展的创建“铁成式班组”活动正逐步走向深入。在这个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窦铁成式员工成长起来,成为工程一线的骨干力量。
“只要敢于创新,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尽管早已名声在外,窦铁成依然像过去一样,保持着一股勇于创新的劲头。在施工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用他的话说“只要敢于创新,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2009年7月6日,在深圳地铁电力施工中,电缆全部固定在狭小的高架站金属支架上,这意味着接续施工一旦失败必须用两组接头来补偿,而电缆已没有富余的了。重压下,年轻的操作人员放不开手脚。可事情还是出了,一个室内高压插拔头制作后,高压电测试却没有成功,监理工程师当场要求重做。
一个电缆头,单材料费用就是上万元。项目经理急了,于是窦铁成被火速请来。
他到现场看到,已接续完成的那个电缆头外皮褶皱很多,不美观,二话没说动手重新做。只见他不紧不慢做完电缆芯线的压接,细致地缠好绝缘材料,开始着手绝缘套管的热缩施工。空间狭小,53岁的他必须半蹲着身体,甚至倒卧在地施工。一个多小时的热缩烘烤,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身体耐力。
担心汗水滴落影响电缆头绝缘,顾不上喷灯的蓝色火苗和头顶上烈日的炙烤,他戴着口罩,全神贯注地作业。
烘烤靠近高架外侧的电缆头时,难题来了——离电缆太近,怕烤煳外皮,太远、温度不够;要保持均匀、热熔才恰到好处。火苗朝着他的脸,他偏头凝视,好像杂技演员一样身体弯曲,在那里坚持了20分钟,终于完成了制作。
一个光洁如绸缎、美观如玉器样的电缆头呈现在大家眼前。监理到场看过当即拍板:按这标准,没问题了!
随后几天,他的脖子像断了一样生疼,他笑着对工友说,“电缆的头好了,老窦的头坏了。”
就是在那几天里,他思考着一个问题——铁路施工,电缆接续面大,场地宽,适合喷灯作业;可喷灯用在地铁施工上,一来明火有安全隐患,二来难以控制容易伤人,三来地方狭小不好操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他埋头上网查询、翻阅书籍,终于想出一招——用电吹风代替喷灯。结果,经班组反复试验,2000瓦的工业电吹风成功替代了使用了几十年的喷灯。他这个小小的创新成果,目前已成为地铁电缆接续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