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来,一位普普通通的壮族青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他无私无悔的奉献使自己的青春闪闪发光。1998年,他光荣地获得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10多年来,一位普普通通的壮族青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在桂东崇山峻岭,在百色革命老区,到处都在传颂着他名字——谭学智。
1989年8月,24岁的谭学智从广西柳州卫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分配到野外作业的广西第八地质队当一名医生,在荒郊野外实现他的白衣天使梦。
报到的第一天,谭学智领到一张床板,背上行李坐着拖拉机一直开到离梧州市区30多公里的野外营地,住进了一间用油毛毡和木皮搭起来的10多平方米的简易工棚,一住就是4年。在这远离城镇、缺医少药的山沟沟里,粗懂医术的谭学智成了地质队员们的“保护神”。在与队员们结下深厚的情谊的同时,谭学智心底的一种责任感也在慢慢地滋长。当他家里知道这一切后,为谭学智找了一个好单位可回城市工作,他却没有走,而是继续在工作艰苦、生活单调的环境中履行他的责任。
1993年,谭学智被调回队部担任医务所所长。队部的2000多职工和家属中,许多人因长年野外作业,风餐露宿,退下来后患上各种慢性疾病。维护他们的健康成了谭学智和他的小小医务所尽力承担的责任。
1993年,74岁高龄的退休职工李玉柏因脑血栓瘫痪在床,谭学智知道后主动上门,利用业余时间护理老人。老人卧床不起易生褥疮,他就经常给老人按摩,老人便秘,他就用开塞露给老人通便。看着谭学智忙里忙外,不能动也不能说的李玉柏老人干涩的眼眶里滚出大滴大滴的泪水。就这样直至一年半后老人去世。
1994年,职工李振辉的母亲做胃癌手术后伤口感染,浓液流个不止,臭气熏人,连她的家人都难以忍受。责任感使谭学智毫无怨言去照顾她,每天给她洗3次伤口、敷药、打针,经常一下班就赶到李振辉家里,天黑才回去。
谭学智常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最重要的是为别人、为社会做了多少事。几年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谭学智知道有病人,他总是二话没说就动身并服务到底。到1997年,谭学智共与46位病人结成服务“对子”,为附近群众看病治疗700多人次。1997年4月,谭学智从报上得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百色项目’”招募青年志愿者。他与妻子商量后,妻子把工作辞掉在家照顾不满8个月的女儿,他则毅然应募,与来自全国各地19名青年志愿者一道来到百色老区。
在百色,谭学智主动要求到边远的达江乡卫生院工作。这个乡有15000多人,卫生防疫条件相对落后,乡卫生院只有一间房和一些简单的器具和常规药,连“三大常规检查”都难以开展。为尽快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水平,谭学智协助卫生院制定了有关工作计划和管理措施,还通过社会捐款购置了一些医疗设备,使卫生院工作正常运转起来。山区交通不便,山高路险,乡卫生院很少有人来看病。谭学智就与同事们主动送医下村,有时为给一两个小孩打针要往返5至6个小时的山路。1997年8月下旬的一天,他与乡卫生院的防疫医生一大早就上了路,去给边远山村的儿童注射疫苗。由于山陡路滑,谭学智被重重地摔了一跤,手划破了皮。他简单包扎一下又继续跋涉,一路上汗水湿透了衣服。走完一村又一屯,渴了喝些山泉,累了就稍事休息。下午2点,他们来到六肥屯,得知一个6岁女孩已经病了好几天,便立即赶去,经诊断是肺炎并心衰,病情危急。谭学智马上着手治疗,直到晚上女孩的病情才慢慢好转,可他还是不放心,一直在女孩家里守了一夜,次日清晨留足药才离开。
在百色的日子里,谭学智的足迹踏遍了全乡12个村屯,为儿童打免疫针120人次,医治病人406人次,其中下村急诊32人,抢救重病人11例,组织医务人员义务为群众体检698人次。累得他自己体质明显下降了,体重轻了8公斤。为迅速提高百色老区群众的健康水平,谭学智还倡议志愿者们集中起来,组建了“百色项目”巡回医疗队,在老区开展义诊活动,深受广大贫困农民的欢迎。
“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我愿意尽我微薄之力帮助别人,更希望大家能相互帮助。”这是谭学智朴实的话语,他无私无悔的奉献使自己的青春闪闪发光。1998年,他光荣地获得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