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11月,山西已建成农村饮水工程3.3万处,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得到根本性改善,共有2418万农村人口从中受益。截至10月底,已投入13.95亿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929处,已完工项目惠及48.03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包括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评价指标。
新中国成立后至2015年底,我国农村供水先后历经了自然发展、饮水起步、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四个阶段,自2016年起进入农村饮水巩固提升的新阶段。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编制了专项规划,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引导用水户广泛参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共解决了5.2亿农村居民和47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09年,中国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饮水安全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加上原有基础,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安全概念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包括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评价指标。
(1)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农村饮水安全首先指的是饮用水的安全性。安全饮用水是指一个人终生饮用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饮用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终生饮用是按人均寿命70岁为基数,以每天每人2L饮水计算。此外,安全饮用水还应包含日常个人卫生用水,即洗脸、洗澡、漱口用水等。如果水中含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在洗澡、漱口时通过皮肤接触、呼吸吸收等方式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2)水量:能满足人们合理的饮用水需求。以农民生活饮用水为主,统筹考虑饲养畜禽和二、三产业等用水,符合《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规定。
(3)用水方便程度:平原区、浅山区集中供水工程原则上要求供水全部入户;山区、牧区等不具备入户条件的,由集中供水点或分散工程供水,人工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min。
(4)供水保证率:千吨万人(日供水规模1000m3/d或受益人口10000人)以上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其他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
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至2015年底,我国农村供水先后历经了自然发展、饮水起步、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四个阶段,自2016年起进入农村饮水巩固提升的新阶段。
自然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国家重视以灌溉排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结合蓄、引、提等灌溉工程建设,解决了一些地方农民的饮水困难问题。
饮水起步阶段
1980年春,原水电部在山西阳城县召开第一次农村人畜饮水座谈会,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和在小型农田水利补助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等措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饮水解困阶段
20世纪90年代,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正式纳入国家重大规划,农村饮水资金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基本结束了我国农村长期饮水困难的历史,实现了从喝水难到喝上水的目标。
饮水安全阶段
2005~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和《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累计解决了5.2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实现了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目标。
巩固提升阶段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十三五”期间,中央决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6年,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财政部、卫计委、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印发通知并召开视频会,要求各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以健全机制、强化管护为保障,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
工作成效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编制了专项规划,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引导用水户广泛参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共解决了5.2亿农村居民和47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09年,中国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饮水安全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加上原有基础,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2016年底,中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4%,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
一是减少了农村涉水性疾病,提高了健康水平。我国已查明并列入规划的血吸虫疫区、砷病区、涉水重病区等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中重度氟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二是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自来水到户的地方,近一半农户购置了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不仅提高了生活品质,还拉动了内需;不少地方供水排水一体化,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促进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三是提高了农村供水保证率,增强了抗旱防灾能力。通过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干旱季节发生饮水困难的人数比历史同期显著减少。
四是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居增收。饮水工程建成后,缩短了偏远农牧民的拉水距离,保障了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饮水安全,解放了农牧区劳动力。
五是增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向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倾斜;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边疆稳定。广大农民用上自来水后,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2014年,中国科学院在对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时,认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数以亿计的农村居民从中受益,各利益攸关方相当满意,是国家许多重大惠民工程中最受农村居民欢迎的工程之一,被广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山西持续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多项措施,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集中供水率达到95%,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得到显著提高。截至2018年11月,山西已建成农村饮水工程3.3万处,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得到根本性改善,共有2418万农村人口从中受益。
2018年,贵州省加大投资全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截至10月底,已投入13.95亿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929处,已完工项目惠及48.03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020年辽宁省完成建设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43处,累计完成投资7.1亿元,受益人口达到82.4万人。
工作设想
2016年开始,中国政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目标到2020年,中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80%以上,水质达标率整体有较大提高,千吨万人以上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小型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城镇自来水管网覆盖行政村的比例达到33%,进一步健全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逐步实现良性可持续运行;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后,中国将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完善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确保到2030年实现人人普遍和公平获得安全和负担得起的饮用水。